1955年,毛主席审阅授衔名单时,注意到55军军长陈明仁原定为少将。他思考后,当即决定提升陈明仁的军衔至上将。
毛主席对1952年全军整编时陈明仁的职务变动印象深刻。他考虑周全,特意安排陈明仁去大军区任职,确保其在军中的地位不受影响,也为他日后授衔铺平道路。
陈明仁对那支部队情深意重,明知毛主席的安排对自己更有益,却仍选择留在部队,担任第55军军长。正因这个决定,他在授衔时仅获少将衔。
按照当时的评衔标准,军长授衔少将并无不妥,且是陈明仁自选,看似合理。但毛主席却决定给他“连升两级”,这背后关键在于陈明仁这位起义将领在军旅生涯中的几次重大抉择。
陈明仁黄埔军校毕业后,加入了东征军,踏上了军旅之路。尽管军中人才众多,但他明白,仅凭军校背景难以脱颖而出,要获得蒋介石的认可,必须靠真本事。
这一仗后,陈明仁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。蒋不知他何人,便问身旁黄埔教官。教官一眼认出,立刻告知蒋。自此,陈明仁受蒋赏识,凭军事才能在军中多次建功。
蒋介石视察昆明时,所见大不相同。陈明仁部队在路边劳作,军装破旧,与身边的警卫员光鲜形象大相径庭。他怀疑陈明仁故弄玄虚,军队纪律军容实则糟糕。
事实真是那样吗?并非如此。陈明仁不善逢迎上司,不会干这种事。蒋介石只是按国民党高层常规猜想陈明仁。那陈明仁为何这样做?明知蒋来视察,还让破衣烂衫的部队在路边施工?
陈明仁不满国民党内部的腐败,尤其是高级将领挪用军费。他故意让蒋介石看到军装破旧一幕,待蒋询问时,他道出将士们辛苦,军装很快磨损却难再领。
陈明仁明确向蒋介石提出军中问题,盼其大力整顿。但他这次做错了,蒋介石并非开明之人,向来任人唯亲,不顾杂牌军安危。且蒋介石爱面子,常令战败守将死守城中,以保全名声。
实际上,真心为国捐躯的人寥寥无几,这让蒋介石倍感困扰。陈明仁的行为让他在公众面前丢脸,特别是美国人在场,那是他的资金支持者,他更加愤怒。蒋介石大骂陈明仁,没想到陈明仁直接反驳,气得蒋介石要抓人。
当解放军势不可挡,蒋介石陷入用人荒时,他再次想到了陈明仁这位能干的将领。陈明仁曾在东北四平取得过胜利,这是蒋介石想重用他的原因,但也让陈明仁陷入两难抉择。
陈明仁深知全国解放大局已定,几场胜仗也无法改变。他更不愿湖南百姓再受战火摧残,于是决定顺应潮流起义,为三湘大地带来福祉。
陈明仁的老师程潜正好管理湖南,也在筹备起义,两人相谈甚欢。陈明仁透露了担心四平战役的影响,但毛主席知道后表示,陈明仁在东征北伐和抗日中都有功,会理解过去的立场。
陈明仁安心决定起义,不再理会蒋介石让他夺权的命令。鉴于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,毛主席按原兵团司令级别授予他上将军衔,这很合理,因为许多将领都是依据1952年军职评定的。
